首页

口舌vk

时间:2025-05-25 06:14:46 作者:今年前四月中国新增消费品突破800万种 浏览量:12014

  新一轮人口争夺战,谁赢了?

  GDP万亿城市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人口增长的主力军。

  在全国26个万亿城市中,目前已有22个万亿城市披露2023年末人口数据(深圳、青岛、长沙及烟台暂未公布),其中除重庆外,21个城市都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人口增量合计达到139万人。

  过去这一年,万亿城市间的人口排位竞争也更为激烈——

  成都无限逼近北京,争夺中国人口第三城;郑州常住人口突破1300万人,不仅超过苏州跻身全国人口大市十强,还以18万人口增量夺走西安蝉联多年的“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合肥以增长21.9万人的成绩问鼎“人口增量第一城”,也成为距离千万级人口最近的城市。

  与此同时,不少万亿城市还在谋求继续扩大人口规模,包括冲击两千万人口的广深,和冲刺千万人口的南京、济南等。随着人口整体增长趋势放缓,这些城市该如何实现各自的增长“蓝图”?

  “第三城”之争

  放眼全国,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人的城市有且仅有四个——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四城间的格局也并非一成不变,其中备受瞩目的是北京、成都的人口第三城之争。

  2023年,成都常住人口达到2140.3万人,比上年增长13.5万人,增量居全国前列。同年北京常住人口为2185.8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一举扭转“六连跌”的下行趋势。

  过去十年,北京一直维持在2100多万的人口水平,同期成都人口则持续大幅增长。一增一减之间,北京与成都之间的人口差距由2013年超560万人收窄至2023年仅45.5万人。

  “未来,成都人口超过北京有很大可能性。”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认为。

  北京是全国首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今年2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表示,十年来,北京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首都功能持续优化提升。秦尊文认为,在减量发展要求下,未来北京人口不会再大幅增长。

  成都的情况则不同。秦尊文指出,作为西部大开发龙头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四川省会,成都近年来发展势头很猛,产业结构也逐步调整到位。

  随着产业建圈强链持续推进,目前成都已拿下9个国家级产业集群。根据规划,未来5年,成都将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优势产业,以及10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在秦尊文看来,拥有很强集聚能力的成都,未来仍有很大的人口增长空间。

  同为一线城市,广深人口规模还在持续扩张,也是“两千万人口俱乐部”的潜在候选者。

  按两市计划,到2025年广州常住人口将达到约2100万人,到2035年深圳常住人口预期目标则在1900万人左右。数据显示,2022年广深人口同时下降,常住人口分别为1873.41万人、1766.18万人。

  日前,广州率先公布人口回归增长,2023年常住人口达1882.7万人,增加9.29万人。当地媒体报道称:“人聚则城兴,人口的累积犹如一台强大的引擎,将推动广州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继续稳健前行。”深圳则暂未公布最新数据。

  广深能否顺利迈向人口目标?秦尊文表示,目前来看,广、深两地产业外溢趋势明显,过程中会带动人口外溢,未来人口增长的速度和空间会慢一些、小一些。

  北方谁领涨?

  相较上述头部序列,1200-1400万人口区间的万亿城市排位赛更为激烈,包括武汉、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杭州六座城市。

  其中,位于长三角的苏州、杭州,一直是近年来全国人口流入的主要目的地,也借此实现城市“升级”:《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杭州跻身超大城市行列,苏州成为特大城市。2023年,苏、杭常住人口继续保持增长,增量分别为4.74万人、14.6万人。

  天津则相反,2022年人口较2016年高峰期已减少80万人,缓解人口流失成当务之急。2023年,天津人口增长1万人,艰难止跌。

  六市中,同为国家中心城市、地缘相近的武汉、西安、郑州,排位更是你追我赶。

  2020年七普数据公布时,郑州、武汉、西安常住人口分别是1260.06万人、1232.65万人、1218万人(不含西咸新区-咸阳共管区)。这一年,郑州不仅是中部地区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也超越武汉晋级中部人口第一城。

  仅仅一年之后,武汉就再度反超郑州,夺回“中部第一”的位置。2021年末,郑州、武汉、西安常住人口分别是1274.2万人、1364.89万人、1287.30万人。郑州不仅被武汉甩开,还被西安超过(注:2021年6月,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到2022年末,郑州依旧“垫底”。

  直到2023年,形势开始转变。2023年,郑州常住人口增加18万人,达1300.8万人,不仅超过苏州跻身全国人口大市十强,还拿下西安蝉联多年的“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

  同年,西安、武汉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8.23万人、3.5万人,郑州与武汉、西安的人口差距进一步缩小至76.6万人、7.02万人。

  在外界看来,郑州背靠河南这个人口大省,在人口集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2023年人口首位度看,郑州(13.25%)比武汉(23.59%)、西安(33.09%)的潜力更大。

  但优势并不足以让郑州“躺平”。秦尊文表示,目前,武汉城区人口已超1000万人、属于超大城市,而郑州、西安仍属于特大城市。从城区人口角度看,武汉仍是三城中人口“含金量”最高的,且未来还将领先一段时间。

  眼下,竞争主要集中于郑州和西安之间。相较而言,郑州产业结构更偏向传统制造业,对人口的吸纳能力更强;但另一方面,西安科教能力更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更好。秦尊文也提醒,郑州要持续引才,必须补上产业短板,在科技创新、产业高端化等方面持续发力。

  冲刺千万级

  在万亿城市序列中,千万人口似乎是一道分水岭。目前,合肥、宁波、佛山、南京及济南常住人口都在900万量级,正在冲刺千万人口。

  其中,合肥是最接近千万级人口的城市。身处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多年来,合肥人口腹地不断被争夺,不仅南京以“徽京”自居,还面临上海、杭州的虹吸。即便如此,合肥仍旧成为2023年的人口增长“黑马”。

  2023年末,合肥常住人口达到985.3万人,较2022年增加21.9万人,居万亿城市人口增量第一位。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21.9万人的增量中,除1.8万人是自然增长外,其余20.1万人全部是外地迁移而来的人口,足见合肥人口吸引力之强。数据还显示,2023年合肥市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超35万人、创历史新高。

  秦尊文认为,合肥常住人口大幅增加,胜在“押宝”高新技术产业押对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第一大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合肥快人一步,2023年合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居万亿城市第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罗云峰接受城市进化论专访时表示,近年来,合肥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接近六成。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6万辆、同比增长1.4倍,居全国城市前五位。

  反观同处长三角的南京,作为GDP十强城市中唯一不足千万人口的城市,在秦尊文看来,这意味着南京人均GDP较高,一定程度上说明南京经济增长质量较好。一个例子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披露,南京排名百强城市第32位,领先于苏州、合肥等地。

  但另一方面,2023年,在长三角常住人口接近千万的四座城市中,南京人口规模和年度增量两项指标均低于合肥、温州、宁波,显然落后了。对此,秦尊文表示:

  南京可以进一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帮助传统制造业锻造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吸纳人口。但南京等省会城市,还是要以促进自身和整个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主要任务,对于人口增长则不必过于强求。

  当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必将有更多大城市迈向更高的人口能级。但人随产业走,人口流动背后,终究是地方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比拼。

  记者|刘旭强 编辑|卢祥勇 刘艳美 杜波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小快灵”立法显“大身手”【国务院适应新形势一揽子修改废止二十一部行政法规】

海信电视为什么可以持续突破、持续引领?一言以蔽之:海信电视不仅拥有持续迭代旗舰级产品的创新能力,更拥有可以“量产”旗舰级产品的研发平台。

“高才通”抵港人士:香港是资本市场重要桥梁 优势明显

“国际品牌研究院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华侨大学管理学科的发展,增强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感知。”徐西鹏表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品牌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大学结合学校研究团队实际,决定联合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国家品牌网等单位成立华侨大学国际品牌研究院。

太原唱经楼内上演传统“开笔礼” 孩童“沉浸式”体验古代“开学典礼”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2日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023年9月之前的12个月内,过量用药死亡人数达到了新的、令人担忧的高点,超过10万人因此丧生。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住所遭黎无人机袭击

乌奇捷利:“ROK”电影工作室是一个专业处理整个电影内容创作过程的大型机构。毫无疑问,我们非常有兴趣与中国同行发展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合作领域可以包括从相互参加对方国家举办的电影节、分发电影成品内容,到在电影制作的各个阶段创建联合项目等多个层面。我们甚至可能将来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

超5000列!前9个月阿拉山口口岸中欧(中亚)班列通行数量创新高

孙梅君曾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总监兼任综合司(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秘书处)司长(秘书长)等职,2017年获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明确为副部级干部。2018年机构改革后,孙梅君出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相关资讯
歼-20实弹射击近照首次曝光!这则短视频信息量很大

据介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共四章14条。第一章“总则”明确了指引的出台目的和适用范围。第二章“工作时间和休息”针对新就业形态的就业特点,提出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计算办法和休息办法。明确工作时间在劳动者完成全部订单的累计接单时间基础上,需适当考虑劳动者必要的在线等单、服务准备、生理需求等因素。明确企业与工会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协商合理确定劳动者连续最长接单时间和每日最长工作时间。劳动者工作时间达到上限时间的,系统应推送休息提示,并停止推送订单一定时间,以保障劳动者获得必要休息时间,防止劳动者过度劳动。第三章“劳动报酬”提出企业与工会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平等协商制定劳动报酬规则。明确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适用劳动者实际工作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支付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报酬应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以及以货币形式将劳动报酬按时足额支付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本人等。第四章“附则”主要是强调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休息和最低工资标准适用等要符合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以及个人依托互联网平台完全自主开展经营活动的,不适用该指引。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